人之声音,犹天地之气,轻清上浮,重浊下坠。始于丹田,发于喉,转于舌,辨于齿,出于唇,实与五音相配;取其自成一家,不必一一合调;闻声相思,其人斯在,宁必一见决英雄哉!
声音者,耳官之所感觉者也。凡物体颤动,激动空气则成声;人之声系以呼吸运气,透过声门,刺激声带而使其颤动如发声。按研究声音学"Phoneties"者之说,人类之发音较之物体或其他动物之发声,远为复杂。声浪及弹性各有不同、然定理则一,夫"声音",古者以其清浊高下,分为宫、商、角、征、羽五音,加变宫、变征而为七,乐器用之以为标准。字音则分平、上、去、入四音。至清代,有"潘丰"撰类音一书,列"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此人类发音学之大概也。
人类之言语,所以表现智慧及气慨者也,故闻其声可以察其贤愚。盖声音由空气传播,形成疏密相间之波层,此一疏密层,系以发声之处为中心,而自上下左右前后布成球状,成为圆形扩展,其气深力足者,振动之幅度愈大;其秉赋高贵者,表现之音色"Timbre"愈美;容其强弱疾徐各相等,而其色质高下必不相等;所以于此处分别贵贱也。
声之上者,根于"丹田"。 "丹田"乃道家之说,位在人身脐下三寸之处;丹田之音,深厚沉雄,韵致远响,主贵主寿,亦为肾水充沛之征。
声之下者,始于喉,止于齿舌之际,根基浅薄,气虚声雌,沪语所谓"嗲声嗲调",颇近似之,此贱之尤者。
人之声,不离乎气,气不脱乎心,始能"声心相通,声气相应"。人之声音,取譬于天地之"气",所谓"气实声宏",必先"气实",而后可"声宏"。故宜"轻清",取其"高"也;不宜"重浊",以其"卑"也。
传有云:"言者,心之声也。"心之善者声亦善,心之恶者声亦恶;人之穷通祸福,智愚贤不肖,详究其声,皆可以推理得之,闻其声如见其人,实不必见其庐山真面,而后可知美丑也。
声与音不同。声主﹁张﹂,寻发处见;音主﹁歛﹂,寻歇处见。辨声之法,必辨喜怒哀乐:喜如折竹当风,怒如阴雷起地,哀如石击薄冰,乐于雪舞风前,大概以"轻清"为上。声雄者,如钟则贵,如锣则贱。声雌者,如雉鸣则贵,如蛙鸣则贱。远听声雄,近听悠扬,起若乘风,止如拍琴者,上也。"大言不张唇,细言不露齿"上也。出而不返,荒郊牛鸣;急而不达,深夜鼠嚼;或字句相联,喋喋利口;或齿喉隔断,喈喈混谈;市井之夫,何足比较?
"声音"乃合而言之,详究其实则有别。开口之初谓之"声",其时激动空气之密度,紧张强烈而形秃,是其如也。停口以后谓之"音",其时空气被激动之密度已松弛缓慢,寻如游丝,仅留其余韵矣。
夫喜怒哀乐之声,皆动于中而根于情者,善言者不能饰其伪,不善言者亦不能掩其真。自其语态而察其内心,未有不中节者。易系辞传云:"将判者其词惭,中心疑者其词枝,吉人之词寡,躁人之词多,诬善之人其词游,失其守者其词穷。"又孟子云:"谀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此皆听其词而察其情,然后知其所向。然其情亦可自其"声"中表达之也。
至推人之富贵贫贱吉凶祸福,则又有别于前述者,听其三数声即可知矣。"喜如折竹当风",取其悦而不纵,清而不俗,是雍容也。"怒如阴雷起地",取其壮而不戾,强而不燥,是有涵也。"哀如石击薄冰",取其破而不焦,凄而不峻,止乎礼也。"乐如雪舞风前",取其轻而不狂,婉而不淫,是潇洒有风度也;以是四者皆为贵征。
钟动锣鸣,悉属雄声,然"钟声"宏亮沉着,远响有余韵,"锣声"则韵薄声裂,荒漫沙嘶。雉鸣蛙噪,皆为雌声。然"雉声"清越,虽有顿挫,而声随气动。"蛙声"则外强实竭,声气争出也。
"远听声雄",有如山谷之呼应,其人必气魄雄伟,赋性豪放。"近听悠扬",有如笙簧之宛转,其人必多才多艺,聪敏过入。"起若乘风",其人必神采飞扬,功名大就。"止如拍琴"其人必闲雅冲淡,雍容自如。皆"声"之最上者。至若"大言不张唇",是谨慎稳重,学养有素者之特征。"细言若无齿",其人必精爽简当,干练之才也。
荒郊旷野,一牛孤鸣,散漫低秃,无韵可知,粗鲁愚妄之夫,大抵如是。宵深夜静,群鼠窸窣,声急口利,续而不节,唯小头锐面之人,其声与此近似。至或"字句相联,喋喋利口",想见其言词无组织,而声气缺乏抑扬顿挫之致,必然庸俗幼稚,无所作为。又或"齿喉隔断,喈喈混谈",是涩滞不畅,不知所云者矣;其嗫嚅吞吐之状,已足表示其懦弱无能。皆市井斗筲之夫,何足一垂目也?
音者,声之余也。与声相去不远,此则从细曲中见耳。贫贱者有声无音,尖巧者有音无声,所谓﹁禽无声,兽无音﹂是也。凡人说话,是声散在前后左右者是也。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不惟雅人,兼称国士。口阔无溢出,舌尖无窕音,不惟实厚,兼获名高。
礼乐记云:"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又注云:"杂比曰音、举出曰声。"质言之"音者""声"之成文者也,亦"声"之余也。其实质与"声"同。
按现代声学名词有所谓"音色""Timbre"者,或称""音趣",解释凡物发声,其体不同,则其振动之形式亦异,声浪亦因而不同,故虽声之强弱高低相等,而其音终不能同一;弦管相和时,弦有弦之﹁音色﹂,管有管之﹁音色﹂。以是余窃思之,人类口音之所以人人不同者,殆亦以﹁音色﹂不同之故。音色美者其质华,故主贵;音色浊者其质薄,故主贱;又察其音色可知某﹁力﹂,强者主寿,弱者主夭。其理固无不通也。
此言﹁禽无声,兽无音。﹂吾人可于大自然中静聆默察得之。暮春三月,百鸟争鸣,嘤嘤宛宛,啁啾呢喃,犹之歌姬一曲,所谓靡靡之音,是绵曼而无壮气也。荒山大野,虎吼狼嗥,惊骇突兀,粗野不文,犹之武把登台,其声沙燥逆耳,是猛烈而无曲折也。一则尖巧,一则贫贱,不亦宜乎?
"凡人说话,是声散在前后左右"巳并前节解释之矣。"开谈多含情",非指"未言先笑"也。白居易琵琶行"未成曲调先有情……说尽心中无限事……"两句,其意与此相近,是言其情发于中,语态出于自然,初无矫饰也。"话终有余响",是言其音清韵远,包括语时"音"之发生,传播及效果,始终优美,乃能中人听觉,印象深刻也。若此,必其人风度不凡,吐属文雅,诚挚真纯,清廉正直,非雅人国士,曷克臻比?
灵山秘叶云"阔口多夸",大抵阔口之人,类皆好大喜功,自命不凡。设其说话之时,声未动而气先出,又加流涎喷沬,使人以与之晤对为苦,即为"溢出"。然口虽阔,但不"溢出",其人必元气内固,善能自制,品格上之律己工夫,有常人所不及者。"窕音"即"嗲音",又窕与佻同,轻佻环薄之谓,其音多运用舌尖发出,知"见"字读如"箭","是"字读如"士"等均是。然舌虽尖,但无"窕"音,其人必有深厚之学问素养,稳重且能坚忍,有才智而又富道德观念之士也。"实至名归",其此之为欤。
参考翻译
人的声音,跟天地之间的阴阳五行之气一样,也有清浊之分,清者轻而上扬,浊者重而下坠。声音起始于丹田,在喉头发出声响,至舌头那里发生转化,在牙齿那里发生清浊之变,最后经由嘴唇发出去,这一切都与宫、商、角、徵、羽五音密切配合。看相识人的时候,听人的声音,要去辨识其独具一格之处,不一定完全与五音相符合,但是只要听到声音就要想到这个人,这样就会闻其声而知其人,所以不一定见到其人的庐山真面目才能看出他究竞是个英才还是庸才。
声和音看上去密不可分,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声产生于发音器官的启动之时,可以在发音器官启动的时候听到它;音产生于发音器官的闭合之时,可以在发音器官闭合的时候感觉到它。辨识声相优劣高下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着重从人情的喜怒哀乐中去细加鉴别。欣喜之声,宛如翠竹折断,其情致清脆而悦耳;愤怒之声,宛如平地一声雷,其情致豪壮而强烈;悲哀之声,宛如击破薄冰,其情致破碎而凄切;欢乐之声,宛如雪花于疾风刮来之前在空中飞舞,其情致宁静轻婉。它们都由于一个共同的特点--轻扬而清朗,被列入上佳之口。如果是刚键激越的阳刚之声,那么,象钟声一样宏亮沉雄,就高贵;象锣声一样轻薄浮泛,就卑贱;如来是温润文秀的阴柔之声,那么,象鸡鸣一样清朗悠扬,就高贵;象蛙鸣一样喧嚣空洞,就卑贱。远远听去,刚健激越,充满了阳刚之气。而近处听来,却温润悠扬,而充满了阴柔之致,起的时候如乘风悄动,悦耳愉心,止的时候却如琴师拍琴,雍容自如,这乃是声中之最佳者。俗话说 ,"高声畅言却不大张其口,低声细语牙齿却含而不露",这乃是声中之较佳者 。发出之后,散漫虚浮,缺乏余韵,象荒效旷野中的孤牛之鸣;急急切切,咯咯吱吱,断续无节,象夜深人静的时候老鼠在偷吃东西;说话的时候,一句紧接一句,语无伦次,没完没了,而且嘴快气促;说话的对候,口齿不清,吞吞吐吐,含含糊糊,这几种说话声,都属于市井之人的粗鄙俗陋之声,有什么值得跟以上各种声相比的地方呢?
音,是声的余波或余韵。音跟声相去并不远,它们之间的差异认细微的地方还是可以听出来的。贫穷卑贱的人说话只有声而无音,显得粗野不文,圆滑尖巧的人说话则只有音而无声,显得虚饰做作,俗话所谓的"鸟鸣无声,兽叫无音 ",说的就是这种情形。普通人说话,只不过是一种声响散布在空中而已,并无音可言。如果说话的时候,一开口就情动于中,而声中饱含着情,到话说完了尚自余音袅袅,不绝于耳,则不仅可以说是温文尔雅的人,而且可以称得上是社会名流。如果说话的时候,即使口阔嘴大,却声未发而气先出,即使口齿灵俐,却又不矫造轻佻。这不仅表明其人自身内在素养深厚,而且预示其人还会获得盛名隆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