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古代坟墓风水禁忌

查运势小编

古代坟墓风水禁忌

古代坟墓风水理念

晋朝的风水大师郭璞在《葬书》一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故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相墓就是指古人在选择墓地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环境因素的综合评测,以达到避凶趋吉的目的。纵观历史,墓地风水学孕育于先秦,盛行于唐宋,泛滥于明清。墓地风水能决定后代的贫富贱贵,子嗣繁昌,家族的兴盛衰落。北宋司马光在《葬论》中曾述"世俗信葬师之说,即择年月日时,又择山水形势,以为子孙贫富贱贵,贤愚寿夭,皆系于此"。如相传孔子墓前有条金城界水,以至孔家后代人才辈出。

详解古代坟墓风水禁忌(图1)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就连理学大师朱熹也对风水思想深信不疑"神灵得安,则其子孙昌盛,而祭祀不绝。《周易·大壮卦》说:"适形而止。"先秦时的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这其实就是我们古代先民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表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也正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古代坟墓风水传统

古人选择墓地考虑的因素依次为:一是京城附近,其风水不消说自然是好的;二是故里、采邑或祖籍地,符合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三是死亡地,如任所、战场等,这往往是格于形势,如交通制约等;四是其他地方,古人对于阴宅的重视不亚于阳宅,特别讲究"事死如事生"。

因此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许多国君的墓不是背山面河,就是面对视野开阔的平原,甚至有的国君墓干脆建在山巅之上,以显示生前的崇高地位和皇权的威严。后来人们选择墓地又特别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依山傍水被古人视作最佳风水宝地。《大汉原陵秘葬经》就曾记载:"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

古代帝王坟墓风水占好穴

风水学理论认为:葬地内有生气,生气可以带来福音。而生气在地里是流动的,遇风吹就会失散,遇水流拦挡就会停止不动。所以,古人寻找墓地,都是选择生气凝聚的地方,即风吹不到、有水流可以阻挡它流动的地方。

后来,人们将风水概念扩大到城市、民居等领域。为了加以区别,人们将风水划分为阴宅风水和阳宅风水两大类。古代帝王陵寑,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确实都占据着华夏大地的一处处"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吉壤"。而这些"吉壤"的选择,也无不表现了我们的祖先对于中华民族血脉永继、繁荣昌盛所寄予的深深祝愿。由于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伦理观念和丧葬习俗,古代帝王的大墓里往往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和金银珠。

名人墓地完美风水布局分析

我国古代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有"依山起陵"的风水学观念,后来有了"依山环水"的讲究,到秦、汉、唐、宋几代,帝陵逐渐发展成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的制度和中轴对称的格局。"秦陵"、"乾陵",就是典型的风水宝地。秦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符合《大汉原陵秘葬经》中的"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之陵择址标准。

位于关中的乾陵,地形地貌结合完美,有梁山和漠谷河,陵区如裸睡少妇,棒槌岭如男根插在中间,应合"阴阳二仪、天地配合"之原理。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合,乃生万物。《葬经》中说,"葬者,乘生气也。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葬者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乾陵了《葬经》的所有条件,据说,高宗李治登基不久,命当时有名的星相大师袁天罡和专掌阴阳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为他择万年吉壤,这块地是袁、李两人共同定下的。

清代帝王陵寝选址、规划时的"天人合一"观念,承继的是明朝的一套,其首倡者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中国都城中,南京的都城城墙是不规则布局的,到过这座世界目前保存最好、最长的都城墙的人会发现,墙体都是傍山依地形顺势而建,城墙带景象优美。如依传统的"中轴线"理论,方方正正,就不会有"鬼脸照镜"这样的"金陵四十八美景"。朱元璋为自己选择陵地址时,也追求陵与自然和谐统一,"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形胜"。

元璋与历代皇帝一样,宗法礼制,崇尚祖先。不同的是,朱元璋更迷恋,对陵址选择的讲究到了苛刻的地步,以此求得风水佳境,赐福朱氏子孙。中国历史上的帝王陵寝制度,是在明朝完备起来的,明朝的帝王陵分布在四处,即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葬朱元璋父母的凤阳"皇陵"、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和北京的"十三陵",这些陵所在都是"风水宝地"。

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的钟山风景区,几乎就是当年明孝陵的整个范围。在这处庞大的帝陵区域内,设计者将整座钟山以及部分水面作为重要的"风水"景观,一齐纳入孝陵的建筑规划设计中,从而实现了"因山为陵"、"天人合一"的中国帝陵建筑传统和文化理念。

钟山古称"龙山",早在江东末年,已被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视为"龙蟠"之地,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之君,更不会放过这块宝地,自然会择金陵"龙脉"为葬地。后来,孙中山、蒋介石都选择此地为自己的归宿,也是因为钟山是风山宝地之故 朱元璋选择在钟山之阳建造陵,钟山之阴建陪葬功臣墓,南北对应,尊卑昭然,这完全符合古代"风水"要义。

钟山有东、中、西三峰,在风水上称"华盖三峰",而以中峰最尊,孝陵恰好处于中峰之南玩珠峰下,而最早将这块地盘视作风水宝地的是梁代高僧宝志和梁武帝萧衍;在孝陵之西,有一座小山,人称"小虎山",从风水地貌上分析,正处于孝陵之右的"虎砂"位上,与孝陵之东的"龙砂"之象左右对列;这座如屏的小山就是孝陵风水中的"案山",西南方向的前湖及逶迤南下的"钟山浦"也具有灵动的"朱雀"风水特征。这样孝陵陵宫及宝城就具备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四象",加之孝陵的三道"御河"都呈左向右流淌的形势,这种水在风水上称"冠带水",自然形成,十分难得。

北京城的规制是仿南京城的,北京十三陵的构建规制同样源自南京,源自孝陵。十三陵中的第一座、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寝长陵的规制,完全按照孝陵的标准构造的。其后的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的营造,虽有大小之别,但规制相同。整个陵园以长陵为主体,向东南、西北和西南展开,周围约40公里,形成了明朝风格的陵园。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皇帝是天子,"天人合一",得讲究人与自然的统一,因此帝王是不能随便葬的,生前"万岁",死后得有"万年吉壤"。"风水说"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环境观",帝王陵择址看似迷信,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是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统一时的结果。

两大因素决定墓地风水的好坏

一、穴位确定不当

前些日子看到一个墓地,位于一个漫山坡,背后靠山得力,左右有护山,前面视野开阔,对面照山清秀。客观地评价,这个选址还是不错的。

  

遗憾的是,他家的老坟却没有安葬在合适的位置,正好位于半山坡,坟墓前面还继续下行,是个下坡。而再往前面五米多远的地方,就是平平的地势。

明堂宜平整开阔,这样下坡的明堂,在风水上有走下坡路的寓意,对后代子孙的人丁、钱财都有影响。

而如果,这个坟墓能再往前挪移五米多,明堂就非常开阔平整,对子孙后代非常有利的。

  

二、立向不当

坟墓的风水好坏,固然是大环境最重要,依山傍水,山明水秀之地才有好风水。

但是,如果坟墓的山向确定有误的话,对风水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所谓山向,是山、向的合称。即背后所靠为山,面前所对为向。对阴宅来说,指的就是以坟墓的走向,坟墓的上首为山,下首为向。坟墓前立有墓碑的,更好区分,墓碑正面为向,背后为山。

  

阴宅风水的山向,是由专业的罗盘来确定的,俗称二十四山向,归八卦区域所辖,称为"一卦管三山"。即乾卦对应戌乾亥,坎卦对应壬子癸,艮卦丑艮寅,震卦甲卯乙,巽卦辰巽巳,离卦丙午丁,坤卦未坤申,兑卦庚酉辛。

  

有一家的祖坟,还未到跟前,感觉风水相当好,和主人目前的运势不太吻合;等到了坟墓前细看就明白了,明明乾山巽向才是旺山旺相,而且与水法都能配合上;却被立成了戌山辰向。

  

风水上有"分金差一线,富贵不相见"的说法,说的就是山向的重要性,一线之差,尚且有贫富之别,更何况向都不一样了呢?


标签: 墓地风水 阴宅风水